《卫报》用机器人编辑报纸

《卫报》正在尝试出版一种名为“#Open001”的纸质报纸,这种报纸最大的特色在于报道的选择依据是用户在社交网络上分享的热度,而非由编辑人工甄选。就是说,它是一份几乎完全由算法生成的报纸。

媒介技术直接参与新闻的生产,已经不是新鲜事。《洛杉矶时报》曾利用一套算法,仅用三分钟便发出了一篇地震的报道,宣告了“机器人记者”的诞生。依据分享热度编辑的网络新闻服务也早已有之,且为数不少,比如 Paper.li,便允许 Twitter 用户将关注的人分享的内容,打造成一个可定制的数字报纸。但“机器人编辑”出现在印刷媒体还是首次。

编辑的效用在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尽管新闻本质上是以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为导向的,但具体到现实中,有些真正具有传播意义的重大新闻却不一定能得到读者的关注。如果完全按照读者的喜好来选择,则可能出现如《搜索引擎没告诉你的事》的作者 Eli Pariser 所说的情况:“我们可能被自己已经赞同的事情包围,而无法接触到不同的观点。”

“机器人新闻”还不会替代《卫报》。作为试验性产品,#Open001 每月仅印刷 5000 份,而且只针对媒体和广告机构。相较于技术运用和改造本身,这件事让人兴奋的点在于传统报业开始关注读者的阅读偏好了。以前,除了读者来信、广告商的针对性调查,报纸也几乎没法了解读者的真正偏好。

在报业转型的漩涡中,媒体在看重发行量和订户数的同时,恰恰忽略了如何让其经济支柱——广告更致效。与其说印刷媒介是以出售报纸版面谋生,倒不如说是在兜售读者和读者的阅读时间,这一概念在网络媒体则表现为用户的黏性和使用时长。显而易见,提升读者的停留时间往往更能提振广告需求。

图左为某期《独立报》的头版,图片标题为“乌克兰的东线静悄悄”,头条标题为“移民对英国工人无影响”。图右则是一份由机器人组合的头版,图片标题是“《为奴 12 年》女明星谈种族主义:每天起床都想肤色浅一点”,头条标题为“商务大臣表示教师对世界的运作方式全然无知”

有问题和想法?与数字诗人讨论、交流,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意见。

赞赏
耳闻
耳闻
我听到我想和我能听到的东西
本文系数字叙事原创(编译)内容,未经授权,不得用于商业目的,非商业转载须注明来源并加回链。

订阅

受欢迎的

相关文章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