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Bastion》谈如何将叙事与玩法完美融合

叙事与电子游戏总是紧紧相扣。即使《Pong》这种简单游戏也会通过某种方式展现故事,比如玩家基于画面内容构建自己的体验。通常游戏中的故事是通过玩家与之互动产生,但甚至在互动媒介诞生数十年后,我们仍旧无法确定制作互动式叙事风格的最佳方式。

数十年来,相关学者与设计师已经就此方面进行了详尽探讨,但现在,我们有必要看看那些能够体现玩法与叙事完美结合(个人观点)的典范。

电子游戏如何催生出故事?这得归结为大脑消化信息的方式。根据我们处理视觉信息的方式,图像会自动转变为叙事模式。许多游戏均按此方式呈现故事,因为同电影一样,游戏也指一系列按一定顺序发展的图片。重点是,我们常把叙事、对话、故事与玩法隔开,但事实上,它们如同硬币的两面,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由于电子游戏的背景是个虚拟环境,因此我们对该环境与其中事件的认知会自动形成故事。

如今,许多游戏一方面让玩家经历事先安排好的故事情节,另一方面则通过他们与虚拟环境的一系列互动,自然而然地引申出更多故事。但总存在一系列限制条件(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哲学上)隔离这两方面,因此我们常以交替方式进行体验。这也引出一些问题:我们从未在游戏中设置适当的故事情节;而在玩法或过场动画中产生的故事则与游戏毫无关联。因此,整个体验形成一种断裂模式:一部分是游戏,另一部分则是游戏中包含的电影。

尽管存在这些常见问题,但仍有些游戏致力于解决非互动式过场动画的约束条件。其中一例便是《Bastion》。

x20150718Bastion06

互动式故事:三个方面

以下三个事例均强调了提示信息的用法,这是一种尤其适合电子游戏但却总被忽略的技术。在游戏这种重视爆炸性元素的媒介中使用如此低调的元素,似乎是一个愚蠢做法,但电子游戏对关注度的需求本性,却正是提示信息能够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当你正陷入一场苦战时,突然呈现的一些截然不同的内容,或许有可能创造一种长远动机,为一些明显的操作行为提供全新的情境。

1.暴力折射叙事

通常,暴力是游戏的导火索,但当用户在消灭对手上倾尽大部分时间后,战斗将变得无关紧要,故事情节也失去本身意义。《Bastion》提示的潜在信息则改变了这一情况。

首先是游戏中存在的大量武器。武器科技的不断提升透露出 Caelondia 社会日益突显的战争。与此同时,我们也见识到了一个需要层次:创建(锤子),对抗环境(矛、弓),控制环境(火箱),对抗其它社会(卡宾枪、步枪),完全主宰那些社会(迫击炮、破坏性炮弹),解锁终极武器(摧毁)。

x20150718Bastion07

游戏进程紧随故事与主题发展。随着武器具有更大破坏力,你越发认识到,由试图主宰自然的殖民者成立的 City,与仍生活在不受侵犯神圣领地的 Ura 创立的社会之间存在种种冲突。

显然,这是一段社会暴行的简史。随着殖民者开拓新大陆,他们会销售锤子,换取弓箭、步枪、大炮。Calamity 割裂山脉、摧毁生物的能力其实是种超现实的核武器。同时也是武器中的极端,并且是人们不会打败战的终极保障。游戏发生于 Calamity 的背景之下,如果要扭转局势 ,Kid 除了与现实妥协之外,别无选择。他想逃脱的同时,也在为其所困。

2.情境化的敌人

你在游戏中面对的敌人既不是无名氏,也不会毫无作战动机。在 Calamity 发生之前,它们扮演着不同角色,现在则开始重塑身份。根据叙事者的说法,它们会与 Kid 发生冲突,后者的目标是重建 Bastion,争取全面胜利。无论叙事者的措辞是否可信,但这并不能构成屠杀那些只是试图建立自己的安乐天堂的无辜物种的理由。

游戏让你意识到,敌人拥有与自己同等的生存权利,这是该游戏的一个关键部分。这些敌人也是目前 Kid 最显眼的反对势力,它们挣扎在组织、重组与重建的过程中,试图建立一个劫后重生的世界。这明显是一个有得有失的过程。比如 Windbags 本来是种较低的社会阶层,现在则无家可归迁移至一个荒废城市;Ura 幸存者将悲痛转化为复仇力量,但从未忘记尊严;Peckers 则在灾难后充满了优越感,他的愤怒方式十分有趣。人人都会按照自己的动机清晰行事,而且乐意利用自个资源完成目标。它们的做法仅仅是折射出 Kid 的行动,并且与之一样充满决心。

x20150718Bastion05

《Bastion》中的对手本质并不恶劣。它们也不会盲目接受厄运。大多数时候,它们属于自然世界,或社会的一小部分,或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可是,它们均遭遇侵略者(你)的暴行。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因为《Bastion》并不只是简单地涌现众多敌人让玩家扫射,它也阐述了敌人的立场,这一点让游戏蕴含更多深意。

3.神殿

神殿概念完美结合了两种需求:一是用于解释 Caelondian 人的信仰,二是发挥增加游戏难度的功能。而这些用途则通过祈祷来实现。祷告本身存在两个层面。首先是界面上,借此玩家能够知晓自己陷入的麻烦(注:比如敌人的攻击加快加强等)。但故事模式不存在界面,从 Kid 角度看也不存在所谓的用户:他的祈祷行为纯粹是种信仰,如同摇摆锤子只是种习惯。他决定进入未知世界,进行相关探索。

x20150718Bastion03

他想要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自己会面临困境、考验与磨难,这些都是惩罚形式。现在猜测 Kid 会因过去行径遭遇惩罚是否为时过早?我们只能疑惑,但疑惑本身就是奖励与成就——我们已经构造出拥有自己生活与体验的角色,它们同我们一样存活于每时每刻,就好像它们已经自成一体,存在于只有我们有权接触的时空。而这正是所有叙事内容的目标,无论是游戏、电影或小说。

我们只有通过提示信息才能感受到这一点,我们很容易忽略这些静谧和轻声诉说的内容,但它们却为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由此我们可窥见其美丽的外表下,多彩的世界背后,玩家所触及的壮丽物质世界之外的深层意义——《Bastion》是一款关于种族冲突,甚至是种族灭绝,以及关于人类种种错误的游戏。

特殊元素:叙述者

不少电子游戏均采用叙述者支持故事情节的发展,但《Bastion》中的叙述者却显得十分独特,它贯穿故事始终,并且会回应玩家的行动。

由于《Bastion》的叙述者会根据玩家动作做出相关反应,因此 Supergiant Games 开发团队需要确保他的每句台词均吻合游戏情境,玩家的动作氛围以及游戏叙事内容。因为稍微一丁点儿偏差,或某个错误步调,便会致使这位忧郁严肃的叙述者陷入滑稽境地。但《Bastion》并没有犯下这种过失,其叙述者努力配合脚本情节与玩家自然催生的故事。

虽然在与玩家配合上耗费了大量时间,但该作的叙事内容不仅限于描述玩家的行动。玩家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清楚的阐述内容,还会发现自己与叙述者的配合更为紧密,因为后者的每句台词均透露出他自己与游戏世界浑然一体的感觉。

x20150718Bastion02

同时,我们很容易发现这整个设置是开发者精心构造而成,它除了营销推广之外并无其他有趣用途。我们可以想象这个系统的多种不同形式,甚至是一个允许玩家停用整个叙事模式的系统。但《Bastion》并不能这样做。如果根除该作的叙述者,这便是削弱游戏的主心骨,移除了游戏中的所有有意义的行动。这并不是与其他系统(例如武器、升级等)平行的系统,而是承载整个故事叙事框架的系统,它是《Bastion》体验的核心。

同神殿一样,叙述者的作用也具有多种层面。他可以在游戏进程中为我们揭示游戏世界的情况,但他并不是无所不知的全能者,仅仅是利用自己获知的某些信息提示玩家,时而回忆,时而揣摩与猜测,有时候甚至是一无所知。例如在游戏最后阶段,他在游戏叙事框架中只告知我们要去取悦两个人物,而我们最终与无时不刻相伴左右的叙述者面对面时才得知情况,才知道只有采取这一行动才能等到游戏的“结局”。

而在游戏尾声,一切都已发生改变。玩家在通关后无法回头。有些事情已经永远逝去,这不仅包括选择的权利,还有其中的幻觉。其故事清楚表明,强大的记忆和推测能力有助于玩家方便快捷地重建家园。我们从能够简单修饰的过去,进入了未知的现在。我们抵达了故事源头、结局与 Bastion 的核心部分。接着,故事终结,叙述者褪尽神性,真实世界迎面而来。

(作者:Andrei Filote 译者:igamerboom)

有问题和想法?与数字诗人讨论、交流,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意见。

赞赏
小即
小即
继续
本文系数字叙事转载稿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转载旨在传播有价值的信息,您若发现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联系我们。

订阅

受欢迎的

相关文章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