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向月球》中感受科技对幻想和媒介的重塑

尼尔·阿姆斯特朗在 50 年前登月的真实性虽然不断受到质疑,但他所助长的月球旅行的愿望却是毋庸置疑的真实。美国艺术家劳瑞·安德森(Laurie Anderson)和中国台湾艺术家黄心健将帮助我们在虚拟现实中实现这一愿望。他们共同创作的 VR 艺术作品《飞向月球》(To the Moon)将于 3 月 29 日至 31 日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展映。

这是两位艺术家的第二次合作,此前,他们在共同创作的作品《La Camera》获得了第 74 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 VR 体验奖”。

《飞向月球》模拟宇航员在低重力条件下的月球之旅,让观众从不同的视角体验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以及由此带来的无限可能。据介绍,该作中的月球图像制作借鉴了法国中篇小说《小王子》的描述,音乐的灵感则来自安德森 1989 年格莱美奖提名专辑《奇异天使》中的歌曲《Ramon》。

黄心健认为 VR 在讲故事方面有很大的潜力。“这部 VR 作品让用户体验不同的视角,可从政治和文学等多个角度来体验。有了 VR,你实际上可以成为一名登陆月球的宇航员。”他说。

科技使神话和科幻向现实靠近,而神话和科幻则使科技变得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性。阿姆斯特朗登月和嫦娥飞月仿佛是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的版本。不过,《飞向月球》所能带给我们的思考还还不仅这些,从中我们能感受到科技在当代艺术实践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科技正在重构我们的幻想和媒介。

HTC Vive 是本次展会的 VR 合作伙伴。其旗下 VIVE Arts 总监、华裔女诗人 Victoria Chang 评论说:“《飞向月球》是一部开创性的艺术作品,也是当今科技创新表达的完美体现。”

【数字叙事 葡萄浆果】

有问题和想法?与数字诗人讨论、交流,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意见。

赞赏
葡萄浆果
葡萄浆果
我喜欢混合,一切创新性创意都是混合的结果。
本文系数字叙事原创(编译)内容,未经授权,不得用于商业目的,非商业转载须注明来源并加回链。

1条评论

订阅

受欢迎的

相关文章
Related